骨密度是骨骼矿物质密度的简称,其数值能够反映出人体骨骼骨质疏松的程度,以此来确定骨骼的质量。
孕妇在妊娠期间会在不同妊娠阶段测定骨密度,查看身体的状况,婴儿也会每隔一段时间测一次骨密度,以此来推断骨骼发育情况。
老年人更要注意骨骼的健康,定期检测骨密度,对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进行评估,然后及时作出调整。
68岁的杨大爷去医院体检时,医生告诉他身子骨非常硬朗,骨密度0.5,就像30多岁的人,还说自己到了这个年龄都不一定能保持这样。
杨大爷的状态很好,精气神也很好,面色红润,一口气爬4楼都不喘,那么杨大爷保养骨骼的诀窍是什么呢?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。
0168岁大爷骨密度似三十岁,他的4个生活习惯,大部分人可做到
坚持规律的运动
运动能够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,还能改善骨密度,维持骨结构,提高关节的灵活性,帮助稳定关节,强化抗骨折能力,所以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。
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,适合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和抗阻运动,运动时要循序渐进,不要过度运动。
注重饮食均衡有营养
补钙可以减缓骨丢失,改善骨矿化,维护骨骼健康,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,改善平衡能力,降低跌倒风险。
即使补充蛋白质可以保持肌力,所以说生活中每天要有足够的蛋白质,维生素c,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,以此来维持正常的肌肉率,保护骨骼的健康。
保证充足的日照
在天气好的时候多出去晒晒太阳,紫外线能够促进维生素D在体内的合成,晒太阳一定要去户外,因为玻璃会阻挡大部分的紫外线。
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过强和过长时间的日照,以免对皮肤造成伤害,面部和眼睛等容易晒伤的部位,要做好防晒措施。
建议每周两次日晒,每次15~30分钟,如果机体缺乏维生素D或者钙,要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。
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
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药物使用不当,经常吸烟喝酒等,这些都会影响基础骨量积累水平,导致中老年人的骨量流失,增加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。
想要预防骨质疏松就要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,尽快戒烟戒酒,同时还要少喝浓茶和浓咖啡,尽量不要喝碳酸饮料。
02哪些症状出现,可能需要补钙了?
抽筋:因为身体缺乏钙质的,容易出现肌肉收缩的情况,抽筋的表现会比较明显。
牙齿发育不良:缺钙会导致牙齿发黄、牙痛。
囱门晚闭:缺钙会导致卤门晚闭。
免疫力下降:缺钙会导致免疫力下降。
情绪抑郁:缺钙是一种天然镇静剂,能产生镇静和放松的效果。
肌肉痉挛:缺钙会导致肌肉痉挛。
失眠症:缺钙会影响褪黑素的生成,进而影响深度睡眠。
指甲变脆:缺钙会导致指甲变得过于干燥、脆弱,并且容易脱皮和开裂。
神经异常:严重缺钙时,可能会出现口腔周围或手指和脚趾的刺痛和麻木,触觉受损,甚至记忆力差和幻觉。
经常生病:钙在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,因为钙帮助身体对抗病毒和细菌,缺钙会降低身体对病原体攻击的抵抗力。
骨密度过低带来的骨质疏松,其实会给患者的生活产生不小影响,其中就包括骨痛。所以如果不想在老了后出现这种情况,及时调整生活习惯才是上上策。